微软"水下数据中心"是咋回事
微软测试了一个可以在海平面以下数百米运行的原型独立数据中心,解决了科技行业最昂贵的问题之一:空调成本。当今的数据中心运行从流媒体视频到社交网络再到电子邮件的所有,由数千台产生大量热量的计算机服务器组成。
如果过热,服务器就会崩溃。
这个问题可以通过将服务器放置在冷海水中来解决。
它还可以满足计算世界呈指数级增长的能源需求,因为微软正在考虑为该系统配备可用于发电的涡轮机或潮汐能系统。
该项目代号为“纳蒂克计划”,将涉及一系列通过光缆连接并放置在海底的巨型钢筒。
另一种可能的解决方案是将果冻状容器漂浮在海洋表面,并使用涡轮机利用洋流发电。
微软要把数据中心沉入苏格兰海底,背后究竟有何原因?
主要是为了散热,因为数据中心实际上运行的是处理数据的计算机,在目前的科技条件下,只要这些计算机高强度运行,就一定会产生热量,因此必须有相关的散热。
目前最流行的方法是放在空调房里。
但是,那些小型数据中心如果放在空调房里就很难运行,对于微软这样的大型数据中心来说,普通的空调房肯定不行。
足够了,所以那些数据中心一般都会位于高纬度地区,或者像微软现在做的那样,数据中心会直接建在水中,那里的水温比较低。
其实,微软并不是唯一一家开始将电脑淹没在海洋中的做法,市面上也有“水冷机箱”,本质上就是与例如购买一个大水箱,将其他金鱼放入其中,并保持水冷箱稍微温暖。
目前是一项比较成熟的技术。
而如果微软把数据中心放在海底,可以节省大量的电费和空调的场地费用。
微软的数据中心肯定很大,那么这么大的空间,这么低的温度,让空调常年运转需要多少电费呢?
这不仅仅是钱的问题,如果数据中心足够成熟的话,未来很多科技公司都可以把数据中心放在海里,从而拯救地球。
资源丰富,而且水环保,不会在土地上浪费太多资源,一物多用,是未来的正解。
为什么微软非把服务器沉在海底?而华为却放置在深山中,有什么不同?
1、云计算依托遍布全球的大型数据中心,支持无数互联网用户随时随地访问资源。2、数据中心散热成本较高,如何有效散热是降低运营成本的关键考虑因素。
3.微软选择将服务器放置在海底,以利用海水的自然冷却能力,而Facebook和阿里巴巴则分别利用吕勒奥的低温气候和杭州千岛湖的深水来冷却其数据中心。
。
4、腾讯选择利用贵州贵安山洞的降温环境,华为也在这里建设了数据中心,因为当地气候凉爽稳定,电费低廉。
5、微软水下数据中心采用自然冷却方式,利用凉爽洋流经过的地方,减少空调的使用,降低成本。
6、无论是微软、华为、谷歌还是苹果,在建设数据中心时都会考虑成本和安全因素,尤其是散热问题。
7、水下服务器的散热依赖于海水的低温和流动性,而深山中的服务器则依赖于洞穴的低温环境和风流。
八、建设水下和深山数据中心,目的是隔热降温、节能减排,虽然方法不同,但目标是一样的。
9、微软和华为的选址策略体现了不同地理环境下的最佳冷却解决方案,而其他科技公司也在寻找最合适的冷却技术。
10、服务器运行产生大量热量,需要有效的散热措施微软和华为选择不同的环境来实现节能减排。
11、贵州气候凉爽、电费低廉、地质稳定,有利于数据中心数据的运营和成本控制,成为科技企业数据中心的首选地点。
12、微软和华为的散热策略体现了各自对成本、稳定性和技术创新的不同考虑,并表现出不同环境的适应性。